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| PMP认证 | PgMP认证 | 回到首页 | 联系我们 | 收藏本站
免费注册会员 | 登陆
工程管理论坛
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

最新推荐
相关文章
没有相关文章
您现在的位置: 中国工程管理网 >> 工程文库 >> 工程策划 >> 前期设计 >> 正文
结构设计经验谈
作者:佚名 来源:建设工程教育网 点击量: 发布时间:2012-5-3 12:29:10
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,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,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。

  (9)。采用独立柱基时,独立基础受弯配筋不必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,除非此基础非常重要,但配筋也不得过小。独立基础是介于钢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间的结构。面积不大的独立基础宜采用锥型基础,方便施工。

  (10)。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,其下应垫焦碴。拉梁顶标高宜较高,否则底层墙体过高。

  (11)。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,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。

  (12)。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、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协同作用,顶、底板钢筋应拉通(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/2或1/3),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。

  (13)。基础平面图上应加指北针。

  (14)。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,一是没用,二是容易出现裂缝。

  (15)。可用JCCAD软件自动生成基础布置和基础详图。生成的基础平面图名为JCPM.T,生成的基础详图名为JCXT?。T.(16)。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,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,本末倒置。

  请参照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-89》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础规程。

  4.暖沟图及基础留洞图:

  (1)。沟盖板在遇到电线管时下降(500),室外暖沟上一般有400厚的覆土。

  (2)。注明暖沟两侧墙体的厚度及材料作法。暖沟较深时应验算强度。

  (3)。洞口大于400时应加过梁,暖沟应加通气孔。

  (4)。基础埋深较浅时暖沟入口底及基础留洞有可能比基础还低,此时基础应局部降低。

  (5)。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暖沟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区。应按湿陷性黄土地区或膨胀土地区的特殊要求设计。

  (6)。暖沟一般做成1200宽,1000的在维修时偏小。

  5.楼梯详图:

  (1)。应注意: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够,以免碰头,尤其是建筑入口处。

  (2)。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,以免易摔跤(3)。两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长度约等于600.幼儿园楼梯踏步宜120高。

  (4)。楼梯折板、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,并锚入受压区内La,折梁还应加附加箍筋(5)。楼梯的建筑做法一般与楼面做法不同,注意楼梯板标高与楼面板的衔接。

  (6)。楼梯梯段板计算方法: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~100,梯段板厚100~130,梯段板跨度小于4米时,应采用1/10的计算系数,并上下配筋相同;当休息平台板厚为80~100,梯段板厚160~200,梯段板跨度约6米左右时,应采用1/8的计算系数,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/3~1/4,并且不得过大。此两种计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。任何时候休息平台与梯段板平行方向的上筋均应拉通,并应与梯段板的配筋相应。梯段板板厚一般取1/25~1/30跨度。

  (7)。注意当板式楼梯跨度大于5米时,挠度不容易满足。应注明加大反拱或增大配筋。

  (8)。当休息平台板为悬挑板时,其内部的楼梯梯段板负筋应大于休息平台板的板上筋,长度也应大于平台板筋。

  (9)。楼层处的休息平台板的配筋应与楼层板统一考虑配筋,主要是板的负筋。

  6.梁详图:

  (1)。梁上有次梁处(包括挑梁端部)应附加箍筋和吊筋,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。梁上小柱和水箱下,架在板上的梁,不必加附加筋。可在结构设计总说明处画一节点,有次梁处两侧各加三根主梁箍筋,荷载较大处详施工图。

  (2)。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,梁高宜等高,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。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,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。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齐平。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。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/4柱宽,并宜小于1/3柱宽。

  (3)。折梁阴角在下时纵筋应断开,并锚入受压区内La,还应加附加箍筋(4)。梁上有次梁时,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,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,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。(此条是从弹性计算角度出发)。当采用现浇板时,抗扭问题并不严重。

  (5)。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,有利于抗裂,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,并与梁的断面相应。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。

上一页  [1] [2] [3] [4] [5] [6] 下一页

文章录入:web13741    责任编辑:web13741 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
  • 【字体: 】【发表评论】【加入收藏】【告诉好友】【打印此文】【关闭窗口
    网友评论:(只显示最新10条,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!)
     
   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| 收藏本站 |京ICP备10012994号
   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:中国研发管理网 | 项目管理者联盟 | 中国工程管理网
    VIP会员 | 培训服务 | PMP认证 | PgMP认证 | 刊物出版 | 沙龙会议 | 人才服务 | 广告投放 | 联系我们
    Copyright ? 2005-2014 21CPM.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京ICP证060517号